(相关资料图)
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(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)9月7日,甘肃简牍博物馆正式开馆。开馆当天,该馆集中展出1000余枚珍贵简牍原件,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丝绸之路繁盛景象。
据介绍,馆内常设“简牍时代”“简述丝路”“边塞人家”“书于简帛”四大展览,配合展区内的多媒体互动设施,集中展示甘肃简牍数十年来的成熟研究成果。
甘肃简牍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韩华说,四个常设展览分别从简牍发现的历史、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、汉代边塞人的日常生活、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等视角出发,带领观众纵览简牍里记录的丝路文明和中华智慧。
据专家介绍,在纸张问世以前,以竹、木为原材料的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,其内容涵盖古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。作为第一手的出土文献材料,简牍在历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补史、证史和纠史作用。
开馆当天还举行了百人写简牍社教活动,150名身穿汉服的小学生学习简牍书写,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华文明和丝路文化的同时,近距离感受了简牍文化。
据最新统计,我省共出土简牍6万多枚,其中汉简居多,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一半以上。因简牍内容晦涩、学术门槛高,简牍学曾一度被称为“绝学”。近年来,为了更好保护、研究、展示这一珍贵文化遗产,甘肃成立专业机构,加强简牍整理与研究,并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,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,让“冷门”不冷、“绝学”有继。
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将于9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。“未来它将承担起对外展示简牍文化的责任,成为公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平台和窗口。”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慧聪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12 联系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